欢迎光临玉林市图书馆!今天是
正在加载数据...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业界动态>详细内容

《南宁晚报》:作家周耒讲述创作背后故事

时间:2018年10月09日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网 作者: 责任者: 阅读: 视力保护色: 字体:【】 【

 

                                         《南宁晚报》  2018-10-02   李宗文

 

近日,悦心·读书会在广西图书馆举行了专题讲座。在《本土题材的现代性表达——从周耒中篇小说〈 风不撒谎〉看小说的影视改编》中,作家周耒和主持嘉宾王迅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小说以及影视创作的幕后故事。

小说创作有新闻的影子

周耒是崇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将自己的小说《风不撒谎》改编成剧本,亲自参与拍摄成电影《离歌》,获得第六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关注奖。《离歌》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婴儿被美国的戴安娜女士收养,一直在美国生长生活学习。孩子将要失明时,他的养母把他带回中国的家乡寻找生父。他们来到生父所在的广西边境城市凭祥。经过艰难的寻找仍无果,就在一行人绝望,要返回美国的时候,在班车上终于见到了孩子的父亲。可是,这个时候孩子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他只能用手去感触父亲的眼睛鼻子。

周耒谈及小说是怎么写作时说,作家会一直关注新闻,关注身边的事。有一次他看新闻,了解到有一位美国女士带着她曾经收养的中国小孩来寻找父亲这样的故事。这个孩子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后来发现小孩的眼睛患了遗传性疾病,这个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是会失明的。于是他们来到中国寻找孩子的亲人。后来孩子的亲人通过媒体寻找,在杭州找到了。于是,周耒受到启发,将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同时发生地点放在了广西的凭祥。

周耒其实在没有看到这个故事之前已经创作了一篇类似题材的短篇小说《玛利亚的祝福》,发表在《红豆》杂志。经过不断改编,他又推出了中篇小说《风不撒谎》发表在《广西文学》上,并获得了该杂志的年度奖。颁奖词中写道,“小说中犹如公路电影般的场景转换,忠实地还原了西南边陲特有的生活场景,一次跨国寻亲之举,利刃般剖开了边民的生态群像……”

几个好友零报酬拍出了电影

从小就喜欢电影的周耒决心要把自己的小说拍成电影。当时启动的资金就是小说的稿费以及年度奖的奖金共2万元。“拍这部电影一共就花了8万元,这钱本来我是存起来想以后和兄弟们聚餐用的。我妻子也不知道我有这钱。”周耒的话引起了现场会心的笑声。

2017年春节后的一天,周耒来到南宁买了一部摄影机。接着,他找来自己的几个朋友一起拍摄这部电影。几个朋友都是老师,于是他们选择了在暑假拍摄。“电影中需要一个会说越南话的女演员。生活在凭祥的朋友陆慧琼不但会说越南话,还长得像越南人,我找到她,她也爽快地答应了”。电影集中在凭祥拍了十几天,后来又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补拍了不少镜头。其中的辛苦只有拍摄者自己知道。比如遭人误解、被蚊虫叮咬等。最有意思的是,由于几个人都是第一次拍电影,他们连调色等知识都不会,因此出现了曝光等现象。“有时候凌晨5点就起来讨论剧本,这电影拍下来,我瘦了十几斤。大家都是零报酬参与拍摄,享受拍摄过程的快乐是最重要的,”周耒说。

电影在20184月剪辑完成,7月获得了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关注奖。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