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玉林市图书馆!今天是
正在加载数据...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本馆动态>详细内容

愿这一天的书香,永远——世界读书日随想

时间:2014年05月07日 来源:本馆原创 作者:许裕光 责任者: 阅读: 视力保护色: 字体:【】 【

423,不过是一年里的1/365,但因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为世界读书日而变得不同凡响。营造书香浓郁的精神氛围,推动学习型社会的积极建设,激发全民读书的可贵热情,这一天,书香弥漫,春意盎然,令人格外感动。

读书,已经成为这几天来的一个极其热门的公众话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举办各种各样庆祝活动,我国也有不少政府和图书馆、新闻出版、书店、学校等也组织各种有意义又有趣味的公益活动。我市也不例外,在423日当天,市图书馆启动“书香玉林·悦读生活”为主题的群众性读书活动。内容包括:快乐读书、终身学习、每天阅读60分钟、我的梦中国梦读书征文比赛、中华经典读物朗诵大赛、优秀读者评选、名人读书故事演讲、读书讲座、玉林籍知名书画家联展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纪念这个特殊日子。

为什么设立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设立这个读书日,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关于读书的功能和作用,读书人的认识历来是不确定的,大致分为“有用”和“无用”两说。“读书有用”论者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书中自有乌纱帽”,读书做官的作用,更是被中国封建社会上千年的科举制度所强化。至于“读书无用”论,稍许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不陌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癫狂年代里,“读书无用”论,猖獗一时,即便到了改革开放时期,“读书无用”论还有市场,乃至出现“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等怪现象,就是到了今天,“读书无用”论仍不时沉渣泛起,面对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的严峻形势,“读书无用”的悲观情绪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又有一定程度的弥漫。这是应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记得在2012年,世界读书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国家图书馆与聚集在那里的读者亲切交流读书心得,对读书的功能和作用作了深刻阐释。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温家宝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要记住一个真理: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温家宝总理良言益语,真如醍醐灌頂,启迪多多。

毋庸置疑,读书可以改造人,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和境界。读书也确实能影响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地位、事业和生活状况,但无论这个因素所占比例多大,影响多重,都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对于读书的功用,既不应心存急功近利和不切实际要求,更不能与地位身份、权利职务,甚至物质财富划等号。再则,读书的功效,影响或作用于一个人的,也不是即时显现,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是也。

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而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枕边有书,手头有书,随时读书,更应是伴随一生的好习惯和生存常态。值此世界读书日,与热爱读书的朋友共勉。愿这一天的书香,永远。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